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香港频道>>香港动态>> 正文

买年货做美食贴春联 两岸四地年味都这么的浓

2015-02-18 11:51:42|来源:新华网|字号:

写春联,也是生活在台北的客家老人钟克臣的爱好。

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泼墨挥毫。这位65岁的老人说,每年春节前,他都要写好120多副春联,以备回乡时送给乡亲父老。“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不到两分钟,他就写完一副。

“台湾的春联文化最早是从大陆传来,早期的‘春联’就是在门前贴两张红纸,后来文人墨客多了,才开始在红纸上吟诗作对。”钟克臣说,“从前我随便写什么村里人都喜欢。现在有学问的人多了,常常要跟我‘点唱’咧。”

和大陆许多离乡的打工者一样,钟克臣十几岁时便离开家乡,来到台北打拼,“出来四五十年了,但每年春节都必须要回乡祭祖,从来没有例外过”。

按照客家人的习俗,除夕之前要先拜土地公,再用三牲(一般是猪、鸡、鱼)祭拜祖先,年初一一大早还要再去拜土地公。

“农业社会嘛,要靠土地维生,土地公自然要多拜拜。”钟克臣解释说,“但我们祭祖的时候心中主要是感恩前辈,也没什么特别的祈求,只要子孙平平安安就OK了。”

团圆始终是春节习俗的核心。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回家,就是给家人最好的过年礼物。

“老范志”大厝里住着几十户后人。每到过年,大厝就很热闹,许多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会回家来跟老人吃年夜饭、拜年问好,正好吻合古厝屋顶上闽南燕尾脊的“归来”之意。

陈建国带着记者走访,每到一处,人们最常问候的就是:“你家后生们回来了没有?”近在港台,远到东南亚、美国,这个大家族的子孙们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地。

“现在年轻人生活跟以前不一样,过年习俗简单了很多,但喜庆还是一样喜庆。”年近八十的陈水宝说,如今闽南大部分家庭还保持着过年“敬天公”的习俗,不过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时间也从腊月廿九、三十到初九不等。

在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60岁的苑荣华和老伴孙荣珍算是比较早的一代农民工“候鸟”。他们飞向城市觅食,一到春节,他们会“飞回”家乡,将一年的收获带给亲人,享受宝贵的家庭团圆。

如今,这样的“候鸟”生活开始在他们的儿女身上延续:小儿子在阜阳市从事销售工作,成为在公司上班的“白领”;大女儿远去深圳打工并成家定居;二女儿则在安徽省芜湖市打工定居。

2015年春节,儿子和媳妇带着孙子将陪伴老人一起过节,两个女儿则不能回家。“年初三,我们俩还有大儿子一家三口打算坐火车去深圳看看大女儿。”谈起春节的这次出行计划,苑荣华笑得很开心。

苑荣华和老伴早早地开始准备要带给女儿的年货,想要把家乡的春节和年味带去遥远的深圳,让女儿用另一种方式“回家”。

(责编:张月)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年味,春联,年货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