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9成港人对医学美容无认知 消委会吁加强监管

2016-12-14 09:45:15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最新研究发现,香港每五人有一人光顾医疗美容,但逾90%受访者并不知道光顾的医疗服务需由注册医生或牙医处理。特区政府至今未厘定医疗美容定义,仅规管15项高风险的医疗美容程序,令部分存有较高风险的医疗美容程序未受监管。

  消委会表示,市民对医疗美容认识有限,建议特区政府发牌规管,定出能进行疗程人士资历、设立冷静期、投诉机制等,保障消费者权益。

  自2012年发生导致一死三伤的DR医疗美容事故后,特区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区分美容服务及医疗程序,对35项惹起潜在安全关注的美容程序进行分类,其中15项涉及体外能量源的程序,包括美白针、冷冻溶脂术等入侵式服务,划为高风险的医疗美容程序。

  不过,香港医疗美容规管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至今只对美容程序、医疗仪器,牌照要求等进行规管。消费者委员会早前透过三种形式进行调查,分别是电话访问1004人、街头访问602位用家,和72人进行聚焦小组讨论,而且还以神秘顾客身份访查30家美容院、医疗美容中心、医疗美容诊所及私家医院。

  激光疗程最受欢迎

  调查结果显示,每五个受访者有一人曾使用医疗美容,52.5%的用家每月至少使用一次,购买疗程平均花费6600元(港元,下同)。激光疗程最受欢迎,占61.8%,其次是水磨嫩肤占23.8%,射频则占21.9%。不过,仅有66.5%用家了解合约条款内容,62.8%人了解潜在风险,而了解负责进行服务疗程的人员资格及经验的只有46.6%。此外,91.3%用家不知道其使用的医疗美容服务需由注册医生或牙医处理。

  美容院扮医务所

  消委会实地调查发现,美容院为吸引顾客,不少是参照医务所装修,以“医疗”、“专科”、“科学”等专业字眼用于宣传和广告,美容院工作人员身穿白袍,造型仿如医生,并获冠以“治疗师”、“顾问”等看似专业的名衔,负责推销产品和服务。不过,当被顾客询问资历和经验时,他们普遍不肯披露,或支吾应付。

  消委会表示,市民对医疗美容观念及现行监管做法不一,导致82.3%用家认为他们光顾的医疗美容由美容师负责即可,忽略了潜在风险。

  市民对医疗美容一知半解,消委会于今年首十个月,接获201宗与美容相关的投诉个案,较去年全年增加59宗,主要涉及服务质素差、接受美容后出现不适,占82宗。

  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主席许敬文表示,坊间对医疗美容认知差强人意,政府有必要规管医疗美容,加强保障消费者,包括界定医疗美容定义、发牌规管、定出能进行疗程人士资历、设立冷静期、投诉机制等。其中,发牌规管应针对美容场所,以及要有关场所人员具特定资历,才获批准进行高风险疗程。

  卫生署发言人回应称,顾问就管制医疗仪器使用的研究已于今年九月完成,特区政府将于明年首季,向立法会提交立法建议。新例会以风险为本的方针,厘定规管医疗仪器的程度,会规定在市面使用的医疗仪器符合有关安全、性能和品质的规定;亦会限制使用某些用作美容的高风险医疗仪器。

  整形外科专科医生李天泽称,市面上医疗美容服务五花八门,常见的激光、热能、超声波等程序服务有灼伤皮肤风险,“市面上愈劲的机,风险愈高”。虽然大部分仪器可调整力度,但非专业人员未必都懂得正确的医学诊断及临床分析。他称,市面上大型美容院已有专业医生驻场,但需留意服务实际操作时是否由专业人士提供。

责编:邵宇翔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