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旅游華商IP電視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香港>>生活·旅游>> 正文

香港街頭小吃嚼出香港文化味道

2014-11-07 14:35:00|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字號:

  香港除了是全球知名的購物天堂,也是一個美食天堂。2013年,香港就憑著魚蛋、臭豆腐等街頭小吃,打敗巴西裡約熱內盧、法國巴黎等城市,被國際旅游網站評選為全球十大街頭美食城市之首。街頭小吃已經成為香港一張文化旅游的名片。

    港人最愛“掃街”行動

  2013年,一家國際旅游網站選出的全球十大街頭美食城市,香港位列榜首。網站特別點名推介油麻地廟街、旺角女人街與九龍城等美食熱點。臭豆腐、雞蛋仔等香港街頭小吃也因此“殺入”國際。

  從19世紀開始,香港已開始有路邊攤,它們都是因維持生計以及照顧社會底層人士的飲食所需而出現的。街邊小吃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初發展最為蓬勃,售賣的小吃種類繁多而且價格便宜,深受港人歡迎。那時售賣街頭小吃的小販大多數晚間出現。一條街頭集結了不同的小販攤點,由街頭排至街尾,人們把在街頭吃小吃稱為“掃街”。但由於食品衛生和小攤佔道等問題,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政府重新規劃城市,開始清理街邊攤阻街,小販於是開始在店鋪經營,而且多會集中於一處經營,如旺角的花園街、油麻地的廟街等都有大量的街頭小吃出售。時至今日,香港人要吃街頭小吃,大多在這些店鋪購買后即買即吃。

  魚丸承載童年記憶

  發展至今,香港街頭小吃的種類很多,例如雞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魚肉湯、魚蛋、牛雜、格仔餅、炸魷魚須、串燒等,它們大多以紙袋或發泡膠盒盛載,以竹簽等食用,即買即食,沒有任何餐桌等設備,迎合講求快捷方便、節省時間的香港人。

  魚丸是香港最常見的街頭小吃。魚丸在香港稱作“魚蛋”。這種魚丸用油炸過,外層金黃色,用少量較便宜的鯊魚肉制作,通常用竹簽串起數粒出售,也有用紙杯盛裝。有部分攤點專售魚丸,類似西方的熱狗攤,吃時常伴以辣椒醬或甜醬。對許多香港人來說,魚丸是港人的集體童年回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原來,大部分香港人都有讀書時期在學校小食亭吃魚丸的經歷。

  雞蛋仔是另一種香港獨有的傳統街頭小吃。雞蛋仔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有雜貨店老板為了不浪費破裂的蛋,遂嘗試加入砂糖、面粉、淡奶等配料攪成蛋漿,倒在兩塊特制蜂巢狀鐵制模夾的中間。雞蛋仔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感覺外脆內軟。傳統上,雞蛋仔是放在炭火上烤成的,但近年為節省成本及安全考慮,攤主大多改用電爐。今時今日,雞蛋仔已經從傳統口味發展出多種不同的口味, 如巧克力、草莓、 椰絲、黑芝麻等,但仍以原味為主。

  雞蛋仔在香港社會受歡迎的程度可以從一個小故事反映出來。香港有一個無牌小販叫吳旭輝,在大坑銅鑼灣道以木頭車售賣炭爐雞蛋仔30多年,被當地人稱為“雞蛋仔伯伯”。2011年,吳旭輝多次被食物環境衛生署檢控,並被沒收謀生的設備和材料,大批港人不滿,紛紛圍觀聲援,事件報道后引發香港各界關注。

  煎釀三寶是另一種香港獨有的街頭小吃。這種小吃通常都讓顧客以“十元三件”的價錢,從一堆煎釀食物裡挑選三件。茄子、青椒和豆腐這三種食品通常最受歡迎。這種小吃的做法與肉釀豆腐類似,是把攪碎成肉泥的鯪魚肉釀在茄子、青椒和豆腐這三種食品中,然后放入油鍋裡煎。吃的時候通常會使用竹簽串起來。

  香港快餐文化代表

  從香港街頭小吃的特色與發展,可見香港獨有的飲食文化特色。香港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除此之外,飲食方面也可顯示出港人講求快速的心態,不但吃的要快,連制作食物也要快,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而街頭小吃恰好顯示出這個特點。香港學者認為,街頭小吃與港人生活及香港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是香港的通俗文化代表,它已經成為香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責編:朱惠悅)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掃街 碗仔翅 雞蛋仔 香港文化 文化旅游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男子冒充中央巡視組官員 受審仍打官腔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曝光(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